“意之所向,心之所往,力之所及,神之所聚,毅之所达,利之所在!”出自《书谱》。

意思:从有想法想到付出实际行动,最后得到收获的意思。也代表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按照顺序规矩来。

《书谱》内容简介:《书谱》为唐代孙过庭撰并书。草书,分上、下卷。款署垂拱三年写记。存纸本墨迹上卷,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。《石渠宝笈》载:卷高八寸五分、横二丈八尺七分,凡三百七十行。

书法二王,笔势坚劲,后半卷愈益恣肆,唐代窦臮虽有“千纸一类,一字万同”之评,而明代王世贞称:“美璧微瑕,故不能掩也。”历代习草者,多取为范本。此帖又是著名的书法论文,《书断》、《宣和书谱》等称之为“运笔论”。

而手迹卷首题“书谱卷上”,篇末记“撰为六篇,分成二卷”。宋代以后所传,仅见三千七百余言,学者多疑有脱佚,近人朱建新考北宋以前论书者所称引,无一语出于今传本之外,而论文亦首尾完具,无以复加,故推证应为原文全篇。

唯装裱多次,中间已有断失,“卷下”等篇失去,故生杂议。两汉以来论书之作甚多,而此篇言简意赅,不蹈空疏,委曲切实,于“执、使、转、用”之际,阐述颇多精义,为故代论书名作。

心之所向,意之所然

1、心之所向,指心里所指向的方向,一般指心中所仰慕、倾慕的对象,心中不由自主的想起。

2、这个词出自七堇年的《尘曲》。

3、原文:“凡心所向,素履以往,生如逆旅,一苇以航。”

4、意思:凡是心所向往的地方,即便穿着草鞋也要前往。生命犹如逆行之旅,即便一叶扁舟也要向前起航。

心之所向,意之所然

心之所向应该是目标等的虚幻的东西,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为内心所向往的东西。

身之所往应该是实体的物质等物体或地方,通俗可理解为在现实所追求的东西。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,很多人总爱抱怨自己的命不好,怨天怨地,却没有真正的问过自己有没有心之所向,身之所往,心之所向,是内心的向往和憧憬,身之所往,是在精神与灵魂的指引下行动的实践。